找到相关内容493篇,用时13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弥陀净土法门

    失去理性,而近乎外道信仰!其信仰弥陀之真心故然可佳,可是却不知弥陀非心外而得,西方不隔于方寸大乘真实深义,以至弥陀深悲大愿,不过类同外道神祗救济义。如此一来,虽有令少数根器者往生功劳,但也造...究竟,而投以凡夫宗教激情,不但失去理性起增上痴慢,而且也有谤法谤僧之嫌。眼前虽有令愚情凡夫以情见往生(但有信乐,五逆十念亦生故)之利,未来则有自赞毁他,骂谤他宗,毁坏正法之非,善学诸仁者不可不深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957062.html
  • 佛教思想——隐藏于梦幻中“红楼大厦”基座

    趣兴”“皮肤淫滥”,而是指“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”“意淫”,即与“性”分离精神方面“情”。《红楼梦》就以贾宝玉这个天下“第一情种”情为表现重点。贾宝玉情主要体现在两方面: 其一,是对恋爱...佛教思想——隐藏于梦幻中“红楼大厦”基座   ——兼论曹雪芹创作《红楼梦》主观命意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白小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64557683.html
  • 台湾佛教界学术研究、阿含学风与人间佛教走向之综合省思

    悟境时,就觉得无有所修之法了,能修和所修本身也没有了。……达到全体清光明境界,那时就会觉得「任何东西也都不能损伤我了!」……等到行者悟境...台湾佛教界学术研究、阿含学风与人间佛教走向之综合省思   释如石   佛法所要觉悟对象包括三界,不单指人或人间而已,   人佛教,充其量只能作为以人为本佛教起点或基础。   若舍离...

    释如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3958289.html
  • 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之根本精神——“无我相”

    流转,造境奇特来打动人,不在外在辞藻、声律、结构,而在于其诗所体现心灵和高洁情怀,在他作品中,贯注着人性中最美好、善良真性,这是六朝时其他许多诗人从整体上少有或者不具有精神,李光...Universal Union"  【作者简介】张弢 讲师;四川联合大学成都 610064  【摘 要 题】儒、释、道三家哲学共同特征是“无我相”;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根本精神也是“无我相”。代表儒释道三家精神...

    张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4458356.html
  • 德山宣鉴及其禅风

    激箭式禅风形成,还很有他个人自负而又多才因素在其中,因而他逢著学人执著就棒,乃至发展到了呵佛骂祖、诋毁诸方地步。但他这样做是为了破斥学人心中所执著佛魔、善知识魔,从而使之彻见自性。对于宣鉴...德山宣鉴及其禅风   蔡日新   德山宣鉴在天皇禅系中是一个具有划时代历史地位大德,他一方面承嗣著龙潭禅教并将之发扬光大,另一方面又对天皇以来禅教作了很大改革,使之融汇到南宗禅大时代精神之中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3659560.html
  • 佛教法师和当代心理学对话(3)

    外在投射。比如说,定力组(Samadhi Group)反应特征是专注于墨渍知觉特色、缺乏内在意象生产力和少量联想细节,就正好呼应了心清净品描述:善心一境性为定,使心及心所平等平正、不散乱不...弗洛依德怀疑解释学,才能揭露出宗教诠释过去所犯自恋情结和虚伪意识,也才能让信徒从原始纯真升华到「第二真性(second naivety)」,并开始在生活情境中充满他者性和差异性语言游戏中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43659969.html
  • 现代禅及其思想特色

    台湾佛教进一步发展契机,因为印顺法师未能倡导解行并重学风,越晚年越偏向佛法学术化研究。这种学术化倾向与佛法重要特质——解决烦恼与痛苦实践——背道而驰,再加上印顺法师中观思想比较偏重闻思...千真万确事实,确知观察空义可使人远离忧怖、摧破挂碍,进而经验身心脱落心境[21]。所以李元松认为,佛法并不是为思想而思想学问,其思想在于指向灭苦之道实践,所以佛法是思想与实践体系,现代禅...

    张嘉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5460045.html
  • 中国佛教阶段性发展刍议(1)

    三万五千字以上新兴名词;又说我国近代文学若小说歌曲,皆与佛典之翻译有密切关系。(见梁启超《佛学研究十八篇》)胡适之先生则说:佛教译经师用朴实平易白话文体来翻译佛经,但求易晓,不加藻饰,造成一种...  中国佛教阶段性发展刍议   一、东传译经时期(秦汉魏晋时期)  二、八宗成立时期(隋陈李唐时期)  三、禅净争主时期(五代赵宋时期)  四、宫廷密教时期(元明皇朝时期)  五、经忏香火时期(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3160078.html
  • 对《禅门清规》背景与影响几点认识

    意义是为了给修行者铺就一条成佛之路。黑格尔说:“所有生物一般说来都是主体。所以人是意识到这种主体性主体,因为在人里面我完全意识到我自己,人就是意识到他自为存在那种自由单一性。&...  对《禅门清规》背景与影响几点认识  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严耀中   关于《禅门清规》出现具体情况和宗教意义,已有很多专著文章论证过。本文试图以更广视野,对一些已有说法...

    严耀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5460101.html
  • “相”与“象”之辩——熊十力哲学运思趋向

    》将现象(“象”)理解为有自体、不可还原存在:“心上所现相,名为影像。此影像有托现境而起者,如眼等五识上所现相是也。有从心上所现者,如意识独起思构时……凡相,托现境而起者,即此相与境相,非一非异。此相是心上所现影像,不即是境本相,故非一。虽从心现,要必有现境为所托故,故与境本相亦非异。……凡相,从心现者,大抵是抽象……据最后真实观点来说,凡所有相,又都是虚妄,因为心现相,常常...

    贡华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4660268.html